排卵期出血是怎么引起的?
很多女性发现自己在两次月经之间,也就是排卵期间有少量阴道流血的现象,有的出血量较多,有的只是白带里混有血丝,这就是排卵期出血现象。女性要注意排卵期出血的预防和保健,排卵期出血是怎么引起的?沈阳新时代妇产医院的专家给我们做了解答。
排卵期出血是怎么引起的?
1、黄体功能不足:黄体过早衰退的女性,黄体分泌的雌激素、孕激素量不足,无法支持宫内膜;或宫内膜反应不良,以致经前数日即有少量出血,后月经正常来潮。
2、雌激素分泌减少:妇女排卵时,可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增多,不能维持正常的宫内膜生长,而有少量出血。当排卵后黄体形成并分泌足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时,宫内膜得以修复,而出血停止。
3、子宫内膜修复延缓:患者月经来潮之后,下一周期的卵泡未能及时生长、发育,雌激素的分泌不足,不能使子宫内膜很好地再生,修复创面以止血,故月经可延至排卵期后方止。
4、黄体萎缩不全且持续过久:由于黄体萎缩不全,雌激素、孕激素不能迅速下降,宫内膜不规则脱落,而见出血。
排卵期出血的预防与保健:
1、了解和掌握月经生理知识和卫生知识,注意月经期保健及经期卫生。
2、出血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,多休息;要保持局部清洁,防止感染;腹痛重时可予腹部热敷;同时保持情绪稳定。平素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。
3、排卵期前后(一般在两次月经之间,基础体温上升之时),应禁食辛、辣、燥等刺激性食品,以免使出血增多和时间延长。
沈阳新时代妇产医院的专家介绍,正常妇女的月经周期第12—14会排卵,这时卵泡会破裂。引起雌激素的起伏变化,致使血管通透性的改变而红细胞渗出血管,造成阴道少量流血。排卵期出血一般量少而时间短,可不必治疗,若出血量较多,可服用止血药来控制出血。